近日,我院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青年教师邓冰副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中科院Top 1区,影响因子6.1)在线发表了“The Tissue Browning and Concomitant Toughening of YellowFlammulina filiformisStipes Is Caused by Oxidative DamageMediated Metabolic Disorder and Cell Wall Glycan Remodeling”的研究论文。
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是全球第三大食用菌种类,也是我国金针菇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以及单体企业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种类。现有金针菇生产用品种可依据子实体颜色明显区分为白色和黄色两大类型,其中,白色品种为黄色品种的稀有自发突变型。由于目前生产企业多采用或分离自日本千曲化成公司引进的白色品种,产品同质化严重、比较效益逐年降低问题。目前黄色金针菇产品因良好的感官品种,售价通常为白色品种的2倍以上,但子实体基部褐变机制尚不清晰,其所导致的商品品质下降严重问题,一直是科研与生产亟需解决的悬而未决问题。该研究通过生理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对金针菇菌病组织的褐变及其伴随的韧性增加过程中的代谢紊乱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验证分析结果显示这一动态过程与细胞壁聚糖变化规律以及积累诱导的重塑氧化损伤密切相关。这一研究结果将会为金针菇品种选育、生产工艺改良以及贮藏保鲜技术的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我院邓冰副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刘靖宇教授与园艺学院徐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生张本峰、席林浩参与试验研究,常明昌教授、孟俊龙教授、冯翠萍教授等给予了指导和帮助。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32072647)、山西农业大学优秀青年培育工程项目(2022YQPYGC08),以及黄土高原食用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的经费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jafc.3c04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