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近日,我院举办系列辩论赛。各班辩手们旁征博引、巧舌如簧,为全体师生带来了一次次精彩绝伦的观点交锋。
Part.01
长生不老是/不是人类的福音

正方所持观点为长生不老并非指躯体化的永生,而是指健康寿命的无限延长,人类能始终保持精力充沛的生命状态,拥有自主选择生命轨迹的权利,让有限的人生不再成为“无限追求的枷锁”。

反方则明确主张,长生不老绝非人类福音。其核心危害在于,会直接导致基因多样性丧失、社会创新停滞、阶层固化加剧,最终让整个社会陷入僵化僵局;他们进一步指出,人类文明的进步,本质上依赖代际更替带来的思想迭代,以及有限生命赋予的奋斗压力,而非个体无限寿命的延续。

本场辩论引导我们认识到,要从个体与群体、当下与长远、技术与伦理等多维度辩证审视相关问题。它既关乎个体突破生命时限、拓展自我价值,又牵涉物种基因演进、社会资源分配、文明创新动力等深层逻辑。这提醒我们,在探索生命延长技术时,要在个体对生命长度的渴望与人类种群的可持续发展间寻找平衡,于技术红利与伦理风险的博弈中,锚定文明进步的理性航向。
Part.02长大是与世界斗争/妥协的过程

正方主张“长大是与世界斗争的过程 ”。成长的本质正是一场“自我”与“世界“的博弈,灵魂的挣扎与反抗。斗争是与世界的“不匹配”较劲,并非狭义的敌对,而是以自我为内核,与世界偏差进行的双向修正。

反方则主张“长大是与世界妥协的过程 ”。长大,正是不断与世界进行良性妥协,从而实现自我定位、成长、发展以及双向滋养的过程。妥协是“守目标,调方法”的智慧,就像航船遇暗流时会暂改航线,最终依旧能驶向彼岸;春笋在岩缝中顺势扎根,才能更快地拔节向上。面对规律、规则和现实,适度妥协,我们才能更好地主宰自己的人生。

本场辩论解读了大学生成长的多元面向。妥协不是懦弱的投降,而是“知进退,明取舍”的清醒;斗争也不是盲目对抗,而是“敢突破,不放弃”的执着。二者殊途同归,共同指向成长的核心——在与世界的互动中,不断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我院学子的思辨能力,更让大家对成长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Part.03爱/恨更刻骨铭心

正方主张,“爱比恨更刻骨铭心”。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具建设性与温暖的力量,能够跨越时间与生死,在记忆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爱的体验往往伴随奉献与成长,促使人们超越自我、追求美好。即使爱戴来伤痛,其背后的人性光辉依然赋予生命以意义,成为推动人类创造、联结与传承的根本动力。

反方则坚定认为,“恨比爱更刻骨铭心”。恨是一种极具破坏性与持久性的情感,往往根植于创伤、背叛或强烈的不公感。恨意不易随时间消逝,反而容易在心底反复咀嚼、不断深化,甚至支配思想与行为。恨能跨越数十年鲜明如昨,成为心灵难以释怀的阴影,阻碍真正的内在自由。

本场辩论引导我们从情感本质、心理机制与生命体验等角度深入思考。爱和恨同为人类情感的两种极端表达,却导向不同的生命轨迹。既要看到爱的治愈力量,也要正视恨的顽固与警示意义。在情感教育与社会互动中,如何超越恨的桎梏、回归爱的联结,是每个人值得探索的生命课题。
目前,我院辩论赛的精彩依旧持续,竞技的热情未曾减退。相信在后续赛程中,各班辩手们定会以辩词为笔,用思想的火花点亮赛场,用犀利的表达奏响青春强音。让我们共同期待,我院学子在这场思维盛宴中,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辩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