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校生教职工考生校友 农大主页 加入收藏
学生活动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团学工作>>学生活动>>正文

暑假“三下乡”感悟分享丨驿站递温情,青春践文明——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赴太谷区社会实践队感悟分享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2日 20:07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为探寻文明实践的鲜活密码,体悟城市善意生长的轨迹,7月1日,我随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赴太谷区社会实践队走进晋中市太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日短暂的实践,却像翻开一本温热的文明图鉴——那些藏在街巷里的善意、长在生活中的温暖,让“文明实践”从抽象的词语,变成了可触可感的实在。

1848A

来到“全国最美爱心驿站”,30平方米的空间里,饮水机咕嘟吐着热气,微波炉里转着外卖员的午饭,医药箱的绷带总备着新的。快递小哥拧开水壶灌着水,额角的汗滴落在瓷砖上;环卫工人正对着烘干机烘雨衣,袖口的泥渍蹭在机器上也不在意;外卖员插着充电宝,手机屏幕亮着未送完的订单。这方不大的天地,稳稳托住了城市奔跑者的片刻喘息。同学们踮脚望着这一幕,忽然懂了:“尊重”从不是口号,是城市再快,也肯为慢下来的人留一盏灯、一片暖。

1D02F

转过弯,综合活动场地像个会变魔术的盒子。清晨,阿姨们踩着《最炫民族风》的节拍起舞,红绸扇扫过地面带起微风;午间,青年们占满长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盖过窗外蝉鸣;傍晚,创业沙龙的投影仪亮起来,年轻人的讨论声撞在墙上又弹回来。书架上7100册书静静立着,最旧的那本《乡土中国》,书脊裂了缝,内页写满批注——原来知识从不需要跋山涉水,它就该长在“家门口”,等着人来读。

1F5DD

人才驿站与志愿服务长廊藏着更动人的成长。20条人才引进政策被印成巴掌大的“口袋书”,扫码就能存进手机;“爱心档案”堆得老高,泛黄的登记表上,志愿者的字迹从稚嫩到沉稳。在敬老院合影里,志愿者们举着扫帚笑;2025年的记录册上,写着“帮李奶奶剪指甲时,她攥着我的手说‘比孙子还亲’”。负责人指着照片笑:“以前总觉得‘奉献’就是做大事,现在才懂,先问一句‘您需要啥’,比啥都实在。”队员们哄笑过后忽然沉默:原来志愿服务的成长,是把“我觉得你需要”,换成了“你觉得怎样更好”。

13069

最后的分享会上,曾是“社恐少年”的负责人说起自己从躲在人群后到能主持百人社工培训的蜕变。结束时,他送我们一句话:“目标纯正,心无旁骛,做正确的事,时间就是答案。”掌声落下时,窗外的夕阳正漫过志愿服务长廊的玻璃,把“奉献”两个字照得透亮。

1F6DF

一日的实践虽已落幕,那些温热的瞬间却在心底扎下了根。原来文明从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是爱心驿站里永远插着电的微波炉,是书架上那本被翻卷了页脚的《乡土中国》,是志愿者档案里“帮王阿姨修好了广场舞音响”的歪扭字迹,是从“想当然”到“慢慢来”的每一次俯身。

20595

我们带着满袖的烟火气离开,忽然懂得:青春的重量,从来不在惊天动地的誓言里,而在愿意为陌生人递上一杯热水的柔软里,在把“奉献”活成日常的笃定里。这方土地上的文明实践,早已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我们见过的每一张笑脸、接过的每一次善意——而这些,终将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光,让青春在与时代的同频中,长出更坚实的力量。

通讯员:葛子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