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临汾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每一处文化遗迹都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等待着人们细细品读。近日,我有幸跟随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赴临汾市社会实践队从庄严肃穆的尧庙到气势恢宏的华门开展实践活动。
尧庙的参天古柏见证了中华文明最初的曙光。站在尧庙前,仰望那些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挺拔的古柏,仿佛能听见远古的回响。尧舜禅让的故事在这里变得如此真切,不再是教科书上枯燥的文字,而成为可感可知的精神传承。尧庙的建筑规制虽不华丽,却自有一种庄严气象,恰如尧帝"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的朴素品格。在讲解员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尧帝观象授时、治理洪水的种种事迹,这些远古的智慧结晶至今仍在滋养着这片土地。最令人动容的是,当地百姓至今保持着祭祀尧帝的传统习俗,这种跨越数千年的文化记忆,正是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生动写照。尧庙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原点,它提醒着我们:文明的高度不在于物质的丰裕,而在于道德的坚守。

被誉为"天下第一门"的华门,则展现了临汾人对文化根脉的创造性传承。这座现代建筑以宏大的体量和精巧的设计,将五千年文明史浓缩于一门之中。登临华门,远眺汾河两岸,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华门内的浮雕和展陈,系统地梳理了从尧舜到当代的文化发展脉络,特别是对晋南地区在中华文明形成中的关键作用进行了生动展示。令人惊叹的是,设计者没有简单复制古建形制,而是以现代语言诠释传统精神,这种"师古而不泥古"的态度,正是文化创新的真谛。华门不仅是一座地标,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它象征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诉说着中华文明在守正创新中永葆活力的奥秘。




从尧庙的千年古柏到华门的雄阔身姿,这一路的探寻,让我对文明的传承有了更鲜活的理解。原来,文明从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流动的长河。它在古老的传说里扎根,在当代的创造中奔涌。作为青年学子,这次行走让我懂得,我们既要心怀对历史的敬畏,守护好文明的火种,更要带着这份感悟,在自己的领域里思考如何让传统智慧与时代需求相遇。这或许,就是临汾之行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以行走触摸文明,以行动续写传承。
通讯员:张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