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古韵寻今途,以青春绘乡兴。7月3日至5日,我有幸跟随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赴万荣县社会实践队前往万荣县高村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段旅程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乡村过往、当下与未来的新窗口,也让我深切体悟到新时代青年肩负的使命与担当。
实践首站,我们探访了闫景村党群服务中心与乌亭村乡邻中心。步入其中,办事大厅高效运转,功能活动室一应俱全,处处彰显着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紧密联系。这里不仅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更是凝聚民心、夯实乡村振兴基石的生动体现。紧接着,我们走进李家大院。那精美的木雕、砖雕,古朴典雅的院落,让我们直观感受到晋商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实践队员到访闫景村党群服务中心

实践大队到达李家大院
带着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我们抵达三益书院。这里,“原生态”的田园风光与珍贵的革命历史记忆交相辉映,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物质丰盈,更离不开精神文化的滋养。当天下午,我们便付诸行动,开展了“食品营养中国行”“推广普通话”“民法典进乡村”“守护黄河青春行”等一系列活动。从健康知识普及到法律条文解读,从促进语言互通到倡导生态保护,我们努力用专业知识与实践热情,为乡村注入文明新风,助力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实践队员到访三益书院

实践队员参观信仰与梦想红色教学区

实践队员在进行食品营养安全宣讲

实践队守护黄河青春行合影留念
对乡村文化根基的探寻仍在继续。随后,我们参观了后土祠,其精美的石雕艺术和承载的历史变迁,再次印证了文化遗产对于塑造乡村特色、驱动特色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而更近距离感受乡村发展脉搏的,是与高村镇党委书记王国强、王亚村党支部书记张玉河的座谈会。两位扎根基层的干部分享了乡村发展的生动故事与宝贵经验,他们的责任担当与为民情怀,深深感染了我们,也更加坚定了我未来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信念。

实践队员与两位书记的座谈会
实践的目光也投向了乡村的未来。当我们走进当地幼儿园,看到崭新的运动器材与孩子们纯真灿烂的笑脸相互映衬时,那份蓬勃的生机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未来的希望。临行之际,集市上依然活跃着我们知识普及活动的身影,这些看似微小的努力,正如涓涓细流,正汇聚成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温暖力量。

实践队在闫景中心幼儿园合影留念
此次万荣之行,镌刻在古建筑上的文化密码,流淌在基层服务中的民生温度,生长在广袤田野间的振兴希望,都已化作滋养我前行的深厚力量。作为食品专业的青年学子,我们要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田间地头的实效,将青春身影融入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以实际行动,在“古韵”与“今途”交融的乡村发展故事里,刻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与奋斗印记。
通讯员:李函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