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赴太谷区社会实践队前往太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以"以志愿星火,点亮青春担当"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对晋中市太谷区志愿者协会会长车炳君进行人物专访,聆听他十七载公益长跑背后的坚守与成长。

(车炳君接受实践队员的采访)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招募,像一颗火种点燃了17岁的我对公益的热忱。自此,我便与志愿服务结下不解之缘。”车炳君在采访中回忆道。十七年来,他始终将专业知识与公益实践深度融合:为社区长者量身定制营养均衡的助老餐,从食材搭配到烹饪方式都兼顾健康与适口性;深入街巷普及食品安全常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专业知识,让“吃得安全”的理念深入民心。从曾经接受帮助的受助者,到如今持续发光发热的助人者,他完成了人生角色的温暖蜕变,也收获了“晋中市劳动模范”“山西省劳动模范”“晋中市志愿公益好青年”等多项荣誉,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他步履不停的奉献足迹。

(车炳君向实践队员讲述志愿精神)

(车炳君向实践队员讲述自身经历)
公益之路绝非坦途。面对质疑与挑战,车炳君常说“红马甲耐洗,人心耐磨”。这份信念支撑他在抗灾救援现场冲锋在前,用专业知识协助制定物资调配方案;在疫情防控期间坚守岗位,结合社区实际优化防控流程,并在实践中推动太谷区志愿服务政策从纸面落到实处。作为社区干部,他创新推出“三贴”工作法——贴近群众需求、贴心解决难题、贴切基层实际,让服务更精准、更暖心。“专业赋能志愿,坚守铸就担当”是他的行动指南,也成为鼓舞无数青年学子的精神旗帜。

(车炳君向实践队员讲述志愿活动经验与意义)

(车炳君与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赴太谷区社会实践队合影)
志愿服务的意义,在于奉献的热忱、实干的担当、创新的活力与团结的力量——这从来都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车炳君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诠释担当。实践队员们从他俯身实干的姿态里读懂坚守,从他真诚奉献的眼神中汲取力量,决心以他为榜样,将个人的微光融入团队的星河,让志愿服务的热忱在实践中接力传递。
通讯员:杨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