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6日至28日,以“‘晋彩’纷呈 科创‘鲜韵’”为主题的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产后病理学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山西太原举办。本次年会由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产后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承办,汇聚了国内植物病理学领域众多顶尖学者与青年科研人才,大家围绕果蔬采后病理学的前沿科学问题与实用技术展开深度交流,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大会特邀报告环节层次高、视野广,由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率先开讲,为参会者带来行业前沿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农业大学徐明岗研究员,以《作物病害对土壤酸化的响应与调控》为题作报告。他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根基层面切入,深入剖析了作物病害发生的环境驱动机制,为防控土壤相关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张绍铃教授,则在《科技赋能梨产业技术更新与发展果树新质生产力的思考》报告中,结合梨产业实际案例,系统阐述了科技创新如何贯穿果树种植、采后处理、市场流通全产业链,为提升果树产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清晰路径。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荣誉理事长彭友良教授代表学会致辞,并做“一种增强水稻广谱抗病性的新策略”的精彩报告。此外,中国农业大学彭友良教授、高俊平教授,四川大学刘明春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彤研究员等领域内知名学者也先后作特邀报告。他们分别围绕作物广谱抗病性培育、花卉采后保鲜技术优化、果实品质调控方法、果蔬抗病分子机制等前沿热点,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充分展现出产后病理学学科广泛的交叉性——融合了植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多领域知识,以及鲜明的应用导向——所有研究均紧扣产业实际需求。

为让交流更充分、成果分享更全面,本次年会设置了多层次、多主题的交流形式。除特邀报告外,大会还安排了10场行业重点方向的大会报告;同时平行开设三个专题分会场,分别围绕“果蔬衰老与抗性应答机制及调控”“果蔬采后病原菌致病机制及防控”“果蔬采后新型保鲜技术研发及应用”三大核心主题,累计开展39场专题报告,全面覆盖当前果蔬采后病理学的研究重点与难点,充分展现我国该领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值得关注的是,年会特别设立博士论坛,16位青年博士生依次登台,分享自己在果蔬采后研究中的创新思路与初步成果。论坛不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更让参会者看到了产后病理学领域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后备人才潜力。

据了解,本次年会共吸引全国115个单位、496人参与;会议期间累计安排72个报告,收到100篇学术摘要,设置44个墙报展示环节,全方位呈现了我国果蔬采后病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次年会由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会议有效搭建了产学研深度交流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了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对接,为我国果蔬采后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了新的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