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校生教职工考生校友 农大主页 加入收藏
科研动态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与学科>>科研动态>>正文

科研新进展丨我院常明昌教授团队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蛹虫草多糖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5日 16:26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近日,省政协常委、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学院院长常明昌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中科院1区Top,影响因子8.2)在线发表了“Elucidation of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 fromCordyceps militarisin vitroand their protective effects on ulcerative colitisin vivo”的研究论文。

30694

目前,子实体、菌丝体和发酵液是真菌类多糖提取的三个主要的原料来源。然而,现有研究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同源性不同,很难客观评价和利用不同来源的真菌类多糖功能效应的研究数据。为此,本研究采用同一菌株获得这三种不同培养物,并对获得的蛹虫草子实体(CFIPs)、菌丝体胞内多糖(CMIPs)和发酵液胞外(CFEPs)多糖的理化性质、抗氧化能力以及对恶唑酮诱导的斑马鱼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CFIPs、CMIPs和CFEPs之间的表面结构和单糖组成存在明显差异。CFIPs中葡萄糖与甘露糖、CMIPs中葡萄糖与木糖,以及CFEPs中木糖与葡萄糖的摩尔比分别为7.57:1.6、7.26:1.81和5.44:2.98。与CMIPs和CFIPs相比,CFEPs表现出更高的化学抗氧化能力(p<0.05)。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H2O2诱导的RAW 264.7氧化损伤细胞中,CFEPs处理却并没有显示出与其化学抗氧化性相一致的明显保护效果。采用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斑马鱼模型,在处理3d后,CFIPs组的ROS、MDA和MPO水平分别显著降低37.82%、68.15%和22.77%(p<0.05)。此外,ACP和AKP分别增加了60.33%和96.99%。研究数据表明:蛹虫草多糖(CMPs)虽在体内均可通过激活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效改善UC,但具体作用因子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发现证实了这3种蛹虫草多糖(CMPs)的理化性质差异及其发展成为的抗炎保健食品原料的潜力,也为蛹虫草进一步的工业应用以及寻找潜在的新型MFPs作为功能性食品成分和治疗剂提供了较为直观的数据信息。

6A139

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的硕士研究生郭杨昪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黄土高原食用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刘靖宇教授、我院青年教师李奇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副首席专家孟俊龙教授及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的硕士研究生卫银、刘畅、李皓与杜笑也参与了这项研究。本研究得到了黄图高原食用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202104010910035)及山西省基础研究项目(201805D131009)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1813024021901?dgcid=author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