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校生教职工考生校友 农大主页 加入收藏
教授
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师资队伍>>教授、研究员>>教授>>正文

刘靖宇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2日 09:16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姓名:
刘靖宇
职务:
教师
职称:
教授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福建农林大学
研究方向:

食用菌遗传生理与活性物质作用机理

电子邮箱:
liujingyu80@126.com

简介:

刘靖宇,男,理学博士,博士后,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黄土高原食用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山西省食用菌研究院副院长、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食用菌学报》编委、山西省微生物学会理事,是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食用菌产业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黄土高原食用菌提质增效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食用菌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等科研平台的核心成员。参加工作以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9项,校级项目4项;主持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项,参与7项;主持制定食用菌生产技术地方标准3项,参与8项;第一完成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食用菌省审()品种2个。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1

第一届山西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排名3,2019年12月);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3,2020年6月);先后荣获 “2012年福建农林大学超大奖研金”、“2013年度山西农业大学五四青年标兵”、“2016年度山西农业大学‘晋农新秀’”、2017 年度优秀“三区” 科技人员(事迹材料被中国科技网报道)、2018“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1)食用菌品质形成遗传机理与新品种选育;

(2)食用菌功能活性物质靶向作用机理研究。

1.工作经历

u 2019.12-至今   山西农业大学 食用菌科学与工程专业 教授

u 2018.7-2018.12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工学院 访问学者

u 2014.11-2019.11 山西农业大学 生物工程专业(食用菌方向) 副教授

u 2012.7-2014.11  山西农业大学 生物工程专业(食用菌方向) 讲师

学习经历

2017.01-至今 山西大学 生物学 博士后

2009.09-2012.06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专业食用菌分子遗传与育种方向 博士

2003.09-2006.06 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专业食用菌遗传与育种方向 硕士

1999.09-2003.06 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艺专业  学士

2. 主讲课程

主讲《微生物学》、《食用菌菌种学》、《食用菌学》、《生物分离工程》、《专题讲座》等课程。

3. 主持和参加项目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No.320726472021.01-2024.12直接经费58万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3018262014.01-2016.1224万元,主持);

主持省级科研项目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食用菌体系岗位专家No. SYJTX2022-032022.01-2026.12山西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项目No. 2022020432022.07-2023.07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项目(No. 2020CG0242020.07-2022.07山西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面上自然基金项目(No.201801D1212402018.12-2020.12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示范项目(No.SXNKTG2018132018.01-2018.12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项目(No.FT2014-03-01-022014.12-2017.12);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示范工程项目(No.SXNKTG172015.01-2015.12);

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No.J20160322017.1-2019.12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No. J2022820132022.8-2024.08

校市级项目:山西农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No.xb20120192013.01-2015.12);山西农业大学创新基金项目(No.2013152013.01-2015.12);运城市人民政府 山西农业大学 2016年市校合作基地建设项目2016.03-2016.12横向项目-吕梁市香菇产业研发中心(No.2022HX059)(2022.06-2024.12

参加国家级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No.S2015A300010,2015.01-2017.12,排名第2);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No.2014GB2A300001,2014.10-2016.10,排名第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201669,2013.1-2015.12,排名第5)。

指导本学生创新课题1)2016年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号:20160932016.01-2017.12,指导教师)2)2019年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J100525565,2020.01-2021.05,指导教师)

4. 一作或通讯 论文

[1] Role of the blue light receptor gene Icwc-1 in mycelium growth and fruiting body formation of Isaria cicadae.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23,13:1038034.

[2] Elucidation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olysaccharides extracted from Cordyceps militaris fruiting bodies with different drying treatments and their effects on ulcerative colitis in zebrafish. Frontiers in Nutrition, 2022, 9:980357.

[3] Fruiting body polysaccharides of Hericium erinaceus induce apoptosis i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via ROS generation mediating caspase-9-dependent signaling pathways. Food & Function, 2020, 11, 6128-6138

[4] 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olysaccharide from Hericium erinaceus fruiting bodies and its arrest of cell cycle at S-phage in colon cancer cel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0, 157: 288-295.

[5] 超声波及脱蛋白处理对猴头菌子实体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 菌物学报, 2019, 38(6): 895-906

[6] 蛹虫草菌丝体水溶性黄色素组分分析及其稳定性研究. 菌物学报, 2019, 38(10): 1661-1669.

[7] A Comparative proteome approach reveals metabolic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Flammulina velutipes mycelia in response to cold and light stres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8, 66(14): 3716–3725.

[8] Comparative proteome reveals metabolic changes during the fruiting process in Flammulina velutipe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7, 65(24): 5091–5100.

[9] iTRAQ-based quantitative proteome revealed metabolic changes of Flammulina velutipes mycelia in response to cold stress. Journal of Proteomics, 2017, 156: 75-84.

[10] iTRAQ-based comparative proteomics analysis of the fruiting dikaryon and the non-fruiting monokaryon of Flammulina velutipes. Current Microbiology, 2017, 74(1): 114-124.

[11] Immunomodulatory and 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Cordyceps militaris polysaccharides in m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6, 86: 594-598.


 


上一条:孟俊龙
下一条:朱迎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