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北京工商大学李秀婷教授受我院邀请,在崇实楼605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白酒关键酯类风味物质形成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李教授介绍了白酒研究的存在问题、发展现状和趋势。白酒是我国特有的蒸馏酒,具有悠久的酿造历史,依据白酒的感官和风味,可分为十二大香型,酱香、浓香、清香和米香四大基本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复杂,属于自然接种,多种微生物协同发酵,群体微生物体系复杂。白酒发酵机制不清、产品品质不稳定、风味批次差异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传统酿造浓香型白酒的工业化进程。白酒中的风味物质有2000多种,其中酯类物质占到70%以上,但是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产关键酯类物质的机制不清。李教授团队从酯合成关键微生物(菌系)、决定酒体感官和风味的关键酯类物质(物系)和微生物酯合成的关键酶(酶系)三个方面,研究白酒关键酯类风味物质的形成机制。李教授对白酒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一)多组学技术深入解析白酒关键酯类风味物质的合成机理;(二)白酒酿造群落间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三)模拟发酵技术助力白酒关键酯类物质合成机理的挖掘。报告会后,同学们积极提问,李教授逐一耐心、细致地解答,同学们受益匪浅。
李秀婷,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多次获北京工商大学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食品微生物及酶技术方向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3项;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此外,承担并完成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北京市教委及与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多项,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绩。作为食品学科新型食品酶制剂制造与工程化技术研究方向带头人,立足于食品添加剂行业,以酶学研究为手段,以膳食营养与人类健康为切入点,在新型酶资源挖掘、酶分子特性及催化机理研究、食品酶资源及传统发酵食品体系关键酶的研究及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形成特色。所带领的实验室建设有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及酶资源菌种库;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木聚糖酶、半乳糖苷酶、柚苷酶、脂肪酶和葡聚糖酶等多种食品关键酶及应用,研究成果实现转化并应用于多家企业。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五十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二十余件,授权12件;出版学术专著2部;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各1项,以及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优秀创新团队奖(排名第2)以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4/1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10)等多项科研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