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孟俊龙,中共党员,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首批全省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山西省高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学院副院长。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西食用菌产业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食用菌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核心成员,兼任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产业分会副会长、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山西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等。 主要从事食用菌育种、栽培及加工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1项、横向项目2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LWT、食品科学、菌物学报、食用菌学报等领域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首届山西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1项、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5项;主持制(修)订山西省地方标准5项;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成果鉴定8项,其中3项达国际领先水平;参与完成审(认)定食用菌新品种2项。 二、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97.09-2001.07 山西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科 2001.09-2004.07 山西农业大学 蔬菜学(食用菌栽培与育种) 硕士 工作经历 2004.07-2007.11 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助教 2007.12-2013.02 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讲师 2013.03-2019.11 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 2019.12-至今 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2010.07-至今 山西省食用菌协会 秘书长 2019.05-至今 山西省微生物学会 副理事长 2020.10-至今 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产业分会 副会长 2020.06-至今 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 副首席专家 2021.04-至今 中国食用菌协会 常务理事 2021.05-至今 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学院 副院长 三、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1. 珍稀食用菌品质和功能的物质基础及健康效应作用机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No. 2024YFD2100801,2024.12—2027.11,主持); 2. 山西省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新品种选育.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课题(No. 202301140601015-1,2024.01—2026.12,主持); 3. 食用菌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山西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项目(No.CYJSTX09-01,2021.01—2025.12,主持); 4. 羊肚菌、平菇“一田双收”技术集成与示范(No. TYGC24-41,2024.01—2024.12,主持); 5. 香菇、双孢菇等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成果转化.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No.202104021301042,2022.01—2023.12,主持); 6. 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晋教科[2020]8号,2020.07—2022.07,主持); 7. 香菇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示范项目(No.SXNKTG201703,2017.01—2017.12,主持); 8. 食用菌高产高效集约化栽培及示范.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子项目(No.201603D21106-05,2016.01—2018.10,主持)。 9. 香菇、平菇周年化高产栽培与示范.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示范工程项目(No.SXNKTG16,2015.01—2015.12,主持) 10. 食用菌种质资源保藏库建设.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项目(No.FT2014-03-01-01,2014.12—2018.06,主持); 11. 珍稀菇类白灵菇、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新技术推广.山西省星火计划项目(No.20120510016-1,2012.01—2013.12,主持)。 12. 香菇、双孢菇等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No.YDZX20191400004408,2019.03—2022.02,参加)。 13.银耳、灵芝和猴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国家星火计划项目(No.2015GA630007,2015.01—2017.12,参加) 14. 杏鲍菇、白色金针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成果转化.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No.2014GB2A300001,2014.10—2016.10,参加)。 15. 基于2D LC MS/MS技术的金针菇子实体形成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301826,2014.01—2016.12,参加)。 代表性横向项目 1. 泽州县食用菌专家大院.泽州县校“一地一站七院”合作项目,2022.08-2025.07,主持。 2. 灵芝孢子粉高纯度破壁技术攻坚及孢子油再提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山东省重点扶持区域人才项目,2024.06-2025.05,主持。 3. 吕梁市黑木耳产业研发中心.山西腾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2.06-2024.12,主持。 4. 山西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黄土高原食用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2022.01-2023.12,主持。 5 现代农业食用菌技术托管服务.蒲县农业农村局,2021.09-2024.08,主持。 6.“吕梁夏菇”品牌打造和提质增效示范.吕梁市校合作助力攻坚深度贫困吕梁行动项目,2019.03-2020.05,主持。 7. 香菇产业提升项目.运城市校合作项目,2018.01—2018.12,主持。 8. 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品质提升高产创建.广灵县校地合作项目,2017.08—2020.08,主持。 9. 香菇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运城市校合作项目,2015.01—2016.12,主持。 10. 双孢菇菌种的研发生产和标准化生产.晋中市校企合作项目,2014.01—2015.12,主持。 四、近五年代表性论文 1. Lijing Xu*,Yaping Xu,Shuting Hou,Xiaojiao Zheng,Qunluo Cao,Mingchang Chang,Cuiping Feng,Yanfen Cheng,Xueran Geng,Junlong Meng*.All-natural polysaccharide and protein complex nanoparticles from Clitocybe squamulosa as unique Pickering stabilizers for oil-in-water emuls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72(2024)132674. 2. Lijing Xu,Xu Pan,Dongjie Li,Zhichao Wang,Lirui Tan,Mingchang Chang,Cuiping Feng,Yanfen Cheng,Xueran Geng,Junlong Meng*.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rhe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hypoglycemic and hypolipidemic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Morchella importuna using acidic and alkaline deep eutectic solvents[J]. LWT-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3(2024)115742. 3. Yanfen Cheng,Shijie Wei,Rong Guo,Lirui Tan,Cuixin Su,Xiaoyue Wu,Hanbing Wang,Cuiping Feng,Lijing Xu,Xueran Geng,Junlong Meng*,Mingchang Chang*. Polysaccharide from Clitocybe squamulosa: Gel-forming properties and its compound effect with food thickene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60(2024)129474. 4.Shurong Wang,Jingyi Wang,Tengyun Wang,Tonglou Li,Lijing Xu,Yanfen Cheng,Mingchang Chang,Junlong Meng*,Ludan Hou*.Integrated Transcriptomics–Proteomics Analysis Reveals the Response Mechanism of Morchella sextelata to Pseudodiploöspora longispora Infection[J]. Journ of Fungi,2024,10,604. 5.Yuxian Yang,Ouyang jia,Yunzhi Li,Bing Feng,Mingchang Chang,Junlong Meng*,Bing Deng*.Effect of High CO,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 on PostharvestArticlQuality of Button Mushroom (Agaricus bisporus) [J]. Foods,2024,13,3486. 6. Ludan Hou,Kexing Yan,Shuai Dong,Lifeng Guo,Jingyu Liu,Shurong Wang,Mingchang Chang* and Junlong Meng*.TranscriptomeAnalysis Revealed That Hydrogen Peroxide-Regulate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Pleurotus ostreatus Cap Color[J]. Journ of Fungi,2023,9,823. 7. Xu Pan,Junlong Meng*,Lijing Xu ,Mingchang Chang,Cuiping Feng,Xueran Geng,Yanfen Cheng ,Dongdong Guo ,Rongzhu Liu.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he hypoglycemic mechanism of Morchella importuna polysaccharide via metabonomics combined with 16S rRNA sequenc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20(2022)659–670. 8. Xu Pan,Lijing Xu,Junlong Meng*,Mingchang Chang,Yanfen Cheng,Xueran Geng,Dongdong Guo and Rongzhu Liu. Ultrasound-assisted deep eutectic solvents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Morchella importuna: optimizati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bioactivities[J]. Frontiers in utrition,June 2022,Volume 9. 9.Xueran Geng,Jiayu Lei,Rigen Te,Dongdong Guo, Changming Chang, Cuiping Feng, Lijing Xu,Yanfen Cheng,Ningke Zuo,Junlong Meng*. Pur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Immobilization of a Novel Protease-Resistant α-Galactosidase from Oudemansiella radicat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egradation of Raffinose Family Oligosaccharides from Soymilk [J]. Foods,2022,11(19):3091-3111. 10. Xu Lijing, Gao Lipu, Chang Mingchang,Meng Junlong*. Browning inhibition and postharvest quality of button mushrooms (Agaricus bisporus) treated with alginate and ascorbic acid edible coating [J]. International Food Research Journal,2022,29(1):106 – 115. 11. Xueran Geng,Dongxue Yang,Qiaoyi Zhang,Mingchang Chang, Lijing Xu,Yanfen Cheng,Hexiang Wang*,Junlong Meng*. Good hydrolysis activity on raffinose family oligosaccharides by a novel α-galactosidase from Tremella aurantialb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0,150:1249–1257. 12. Lijing Xu,Jun Li,Mingchang Chang,Yanfen Cheng,Xueran Geng,Junlong Meng*,Mengjuan Zhu.Comparison of physico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atural and arginine-modified melanin from medicinal mushroom Ganoderma lucidum[J]. Journal of Basic Microbiology,2020,60(11):1014-1028. 13. 苏翠馨,魏世杰,常明昌,冯翠萍,曹谨玲,云少君,徐丽婧,耿雪冉,程菲儿,孟俊龙*,程艳芬*.富含蛋白质浓稠猴头菌乳的流变学及体外消化分析[J].食品科学,2024,45(06): 24-31.(EI) 14. 耿雪冉,王无霞,刘荣柱,张德芳,侯淑婷,李泽辉,葛广亮,常明昌*,孟俊龙*.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的鳞杯伞多糖的体外消化与酵解特性[J].菌物学报,2024,43(04):230272. 15. 侯潞丹,颜克兴,董帅,刘星雨,常明昌,孟俊龙*.信号分子 H2O2 调控糙皮侧耳菌盖颜色形成的机制初探[J].园艺学报,2023,50(6):1243-1254. 16. 王术荣,刘淑琴,孟俊龙*,常明昌,于晓丹.山西太行山地区铦囊蘑属两新种[J].菌物学报,2022,41(12):1921-1931. 17. 左宁柯,徐丽婧*,常明昌,孟俊龙*,武斌,王昭玉. 鳞杯伞 α-半乳糖苷酶的提取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J].菌物学报,2022,41(5): 769-781., 18. 刘荣柱,郭东东,潘 旭,常明昌,孟俊龙*,耿雪冉,程艳芬, 徐丽婧.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鳞杯伞多糖工艺优化及结构和流变学特性[J].食用菌学报,2022,29(6):67-77. 19. 邓 冰,白赢哲,冯 冰,刘靖宇,常明昌,孟俊龙*. 高CO2气调处理对刺芹侧耳采后木质化的影响[J].食用菌学报,2022,29(4):35-41. 20. 何畅,徐丽婧*,常明昌,孟俊龙*,左宁柯,王昭玉.梯棱羊肚菌子实体多糖提取优化及结构初探[J].食用菌学报,2021,28( 2):77-88. 21. 李栋,刘常利,刘靖宇,孟俊龙*,王洪凯.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研究不同启动子在蝉棒束孢菌中的表达活性[J].食用菌学报,2020,27(1):20-28. 五、奖项成果 (一)奖项 1. 食用菌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4.03,第6。 2. 高寒地区反季节香菇高效栽培技术,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06,第2。 3. 香菇工厂化发菌周年出菇技术规程,首届山西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2019.12,第2。 4. 山西特色食品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山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12,第6。 (二)制(修)订标准 1. 孟俊龙、常明昌、杨杰等,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规程,DB14/T 1158-2022。 2. 孟俊龙、冯翠萍、常明昌等,双孢菇采后物流技术操作规程,DB14/1275-2016。 3. 孟俊龙、常明昌、刘靖宇等,双孢菇保温棚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DB14/T1274-2016。 4. 孟俊龙、常明昌、冯翠萍等,袋栽海鲜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DB14/T 1143-2015。 5. 孟俊龙、常明昌、刘靖宇等,袋栽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DB14/T 950-2014。 6. 常明昌、孟俊龙、杨杰等,黑木耳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DB14/T 2600-2022。 7. 常明昌、孟俊龙、刘靖宇等,香菇工厂化发菌周年出菇技术规程,DB14/T 1277-2016。 8. 常明昌、孟俊龙、刘靖宇等,袋栽银耳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DB14/T 1141-2015。 9. 常明昌、孟俊龙、程红艳等,袋栽灵芝生产技术规程,DB14/T 1142-2015。 10. 常明昌、孟俊龙、刘靖宇等,袋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DB14/T 949-2014。 (三)成果鉴定 1. 孟俊龙、常明昌、刘靖宇等,“三位一体”香菇周年化高效生产技术(晋科鉴字[2016]第145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常明昌、孟俊龙、刘靖宇等,黄土高原杏鲍菇、白色金针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晋科鉴字[2014]第246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新品种审(认)定 1. 常明昌、孟俊龙、刘靖宇等,晋灵芝1号,晋审菌(认)2015001。 2. 常明昌、刘靖宇、孟俊龙等,晋猴头96号,晋审菌(认)2015002。 (五)授权发明专利 1. 孟俊龙、冯翠萍、常明昌等,乳制食用菌的制备方法和乳制食用菌. 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8 1 1251704.0,授权公告日:2021年11月19日。 2. 程艳芬,常明昌,孟俊龙等,一种具有抗炎和抗氧化活性的食用菌降解多糖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2 1 1326885.5,授权公告日:2023年11月28日。 3. 冯翠萍,常明昌,孟俊龙等,具有小米风味的食用菌食品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1 1 0982416.8,授权公告日:2023年5月19日。 4. 耿雪冉,刘荣柱,孟俊龙等,鳞杯伞多糖的快速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2 1 0986253.5,授权公告日:2023年4月18日。 5. 徐丽婧,孟俊龙,常明昌等,一种纤维素酶超声波协同提取梯棱羊肚菌黑色素的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1 1 1515679.4,授权公告日:2023年4月18日。 6. 徐丽婧,孟俊龙,常明昌等,一种对梯棱羊肚菌黑色素进行氨基酸修饰的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1 1 1516735.6,授权公告日:2023年4月18日。 7. 徐丽婧,常明昌,孟俊龙等,一种黑木耳立体式栽培菌袋悬挂装置. 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1 1 1353819.2,授权公告日:2023年3月21日。 8. 耿雪冉、孟俊龙、杜娇等,一种促进猴头菇高产麦角甾醇的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011483384.9,授权公告日:2022年10月14日。 9. 徐丽婧、潘旭、孟俊龙等,一种羊肚菌多糖及其低共熔溶剂提取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1 1 0628944.3,授权公告日:2022年10月14日。 10. 刘靖宇、常明昌、孟俊龙等,一种食用菌复壮型菌株的生产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7 1 0741572.9,授权公告日:2020年12月29日。 11. 刘靖宇、常明昌、孟俊龙等,一种浅黄色金针菇的选育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7 1 0355494.9,授权公告日:2020年10月09日。 12. 刘靖宇、常明昌、孟俊龙等,一种香菇菌棒高压蒸汽灭菌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8 1 0439186.9,授权公告日:2020年5月19日。 六、教材专著 1. 参编,食用菌栽培与加工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11。 2. 参编,食用菌栽培(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05。 七、奖励荣誉 1. 2021.12荣获中央文明办“中国敬业奉献好人”。 2. 2020.12荣获山西省文明办“山西敬业奉献好人”。 3. 2020.06荣获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 4. 2014.11荣获“山西省科技传播先进个人一等奖”。 5. 2014.11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个人一等功”一次。 6. 2010.10荣获中国食用菌协会“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工作者”。 7. 2009.4荣获山西省第三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8. 2021.07荣获山西农业大学“第七届职业道德模范”。 9. 2021.06荣获山西农业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10. 2017.10荣获山西农业大学“第五届职业道德模范”。 11. 2013.10荣获山西农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12. 2007.01荣获中共晋中市委、晋中市人民政府“2006年度干部下乡模范工作队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