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校生教职工考生校友 农大主页 加入收藏
综合新闻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综合新闻>>正文

【大讨论大家谈】校师德楷模 冯翠萍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2日 10:18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谋篇发力

乘着“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东风,我从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验室改革和实践基地建设、团队建设四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工作思路做法,以及对于未来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坚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一直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从选题开始,让学生自己通过查文献读文献,找到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再和他们一起来讨论方案的设计,然后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一遍一遍修改,每隔2周要交流一下科研进展,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一起讨论一起解决,经过反复实验将结果形成论文或专利;在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坚持创新性与严谨性,近年来共指导本科生获批国家级和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6项、校级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9篇,获山西农业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1项,指导硕士研究生获批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1项,获山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获国家奖学金3人,发表SCI论文5篇,1A级论文2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3名同学免初试考取了博士,其中2名在复试和面试时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还有2名同学通过了博士考试。

二、坚决落实“以本为本”的教育思想。在确保本科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的情况下,注重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深入研究本科教育教学规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任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的时,围绕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育人机制进行研究与实践,主持教学改革项目4项;建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核心课程群网站,建成了包括食品分析、食品化学、食品毒理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质量控制学等8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平台,平台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部分视频教学等,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学,形成“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发表教改论文4篇,主编了《食品卫生学》、《食品卫生学实验指导》2部教材,参编食品安全专业相关教材5部。完善了大一认知实习→大二驻厂实习→大三科研训练→大四毕业实习的实践育人机制。任教学副院长以来,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今年获批1项山西农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通过前期教学改革成果在2013级和2014级两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实施,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2013级学生考研率和就业率分别为38.1%和100%,2014级学生考研率和就业率分别为44.4%和98.41%,在全校所有专业中双双名列前茅。

三、深化实验室改革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是食品科学系,只有一个农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专业,实验室、教辅均按当时教研室分配,随着专业的拓展,原专业改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增加了生物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生物工程(食用菌方向);在系改院后,实验室和教辅并没有及时进行调整,教辅人员不足,工作不平衡产生了许多矛盾,没有及时得到解决,自己任副院长分管教学和实验室工作,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实验室的改革,提出了改革的方案,经学院班子统一意见和充分调研后,通过上下协调和不停解决交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2个多月内完成了实验室教辅的调整和工作交接,期间还协助教辅老师们完成了废旧设备的报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自己上下协调,顺利完成工作,并梳理和理清了学院的家底,使实验室正常运行。2018年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期间,通过辛苦协调督促,按时完成了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成为了学校对外展示的一个重要基地。

四、发挥学科团队建设的核心作用。作为食用菌团队的核心成员,在团队学科建设方面不遗余力,在食用菌工程技术中心、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设施食用菌高效碳循环研究与示范”、黄土高原食用菌提质增效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食用菌集约化栽培与精加工技术开发”、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食用菌山西省创新重点团队等申报时,自己加班加点和团队骨干成员一起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申请材料和答辩,均顺利获批。在项目主持、SCI论文发表、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山西地方标准制定等方面都为团队做出了贡献。

今后,我仍然会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态度、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严格的工作标准,履行好副院长的职责,发挥好团队建设的核心作用、带领团队年轻成员快速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我院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闭